父亲需补上“家教”这一课 |
|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成为热议的焦点。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这种重视大都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们还没有把家庭作为教育的场所,也没有把自己当作孩子的老师。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王殿春教授研究认为,家庭教育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都是婴幼儿时期起步的。父母担负着育人的特殊职能,孩子要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进行全面教育。
刚刚实施的我国首部《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将0-18岁的儿童划分为5个阶段,规范了各年龄阶段儿童不同的家庭教育重点,充分体现了“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的新家庭教育理念。本刊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有关教育专家,就《大纲》中的新家教观点进行解析。
新家教观之———父亲角色的回归
近十多年来,我国关于父亲角色的话题一阵热过一阵。跨入新世纪,终身教育与毕生发展的理念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文等综合素质,而某些素质的培养亟需父亲的投入与参与。所以,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父亲角色的定位。
《大纲》提出,教育孩子过程中“父亲角色”要回归。对0岁至3岁儿童,家庭教育要重视发挥父亲的角色作用,利用生活场景进行随机教育。
生活现状
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
生活中经常出现男孩过于害羞、有些女性化倾向的现象。经过深入了解,专家发现存在这种问题的大多数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参与得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工作忙等客观原因外,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还未认识到父亲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据统计,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成立以来,95%以上的咨询者均为孩子的母亲,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投入的缺失。一项对哈尔滨市某家大型私立幼儿园内60位3—6岁幼儿的家庭调查表明,近80%家庭中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大多数的孩子也最愿意和母亲玩耍。而在香坊区的一家大型早教中心的课堂上记者发现,90%以上的孩子都是由母亲陪伴,而父亲只是坐在外面等待。
专家解疑
父亲需补上“家教”这一课
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于德澧说,从人类生物学的角度而言,“父亲”给予我们形成生命的另外一半基因,是和母亲一起孕育我们生命的那个男人,是以母亲的丈夫或同伴的身份出现的那个男人,是与母亲、孩子生活在一起、并负担家庭责任、抚育孩子职责的那个男人;而“父亲角色”除了生物遗传和一般意义的养育之外,更多地蕴涵父亲的社会职责和功能;“父亲角色”以其特有的思维角度、行为方式、情感表达以及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对孩子施加精神层面的影响、帮助孩子建立社会的规则、塑造孩子的人格形成;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现代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正是在父母教育差异性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与特点产生理解,使孩子性别角色健康、顺利地形成。通过对比男孩会更好地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母亲那掌握女性的特征,也会受父亲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因没有鲜明的对比易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产生混淆。另一方面,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父亲早期教育的参与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使孩子的个性更全面的发展。父亲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等影响儿童,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母亲不具备这些品质,而是说这些品质更多地见之于男性。一个好的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
新家教观之———让孩子参与“管家”理财
儿童高消费、乱花钱让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但又不知所措。《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到了7岁至12岁的年龄段,要鼓励儿童参与家庭财务预算,合理支配零用钱,防止欲望膨胀,形成量入为出的观念,培养儿童理财的意识。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管理”,会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父母每月挣的钱,有多少要用于日常开支,多少要用于临时性事务,还剩下多少要留下备用。孩子们懂得了这些,会自觉地为家庭理财出主意,想办法,再加上正确引导,就会使孩子走出高消费的误区。
生活现状
孩子乱花钱家长没办法
记者在位于道里区的一所中学调查时发现,该学校一个班级内40名初四学生中,每天家长给的零花钱大约在10-50元之间,这些零花钱家长每天都要给,所以很多学生即使是花不完当天的,也不会拒绝家长给的新的零花钱。在南岗区一家大型综合商场的儿童购物区内,据某品牌玩具的销售员介绍,该品牌的玩具售价都在200元以上,就是这样的高价下,仅他们一家每天的营业额最高时已经上万,在购买者中有近50%的家长不是因为需要才购买的,而是由于孩子执意要买才被动购买。在道里区的一家银行记者了解到,该行储户中部分储户是以孩子的名字开户的,但是几乎没有孩子真正管理这些钱,都是父母经手管理。
专家解疑
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面对越来越现实的生活压力,家庭理财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庭理财的方式也日趋多样花,而家庭理财变得也不仅仅只是成年人的责任。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王殿春教授谈到,当前哈尔滨市很多十六七岁的孩子还不会做到“一分钱,一分打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生存压力,不容易理解经济环境的影响。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未来规划,在具体的事务中给他直观的感受。比如为上大学、度假、房屋贷款而必须的储蓄,要学会提前做打算。另外,还有不少家长用孩子做家务来换取零用钱,让孩子明白钱财来之不易,对此专家建议,日常的家务活不要事事都给孩子钱,让他们觉得任何家务事都是“付费服务”,可以有选择地交错安排。
目前,针对很多孩子沉迷在电子游戏中的现状,王殿春教授建议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之中,家长可以选择性教孩子一些电脑工具的应用,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电脑知识。孩子慢慢学会了电脑知识后,家长可以把记账的表格设置和录入方法教给了孩子,慢慢的孩子也学会了用电脑记账。
新家教观之———开放包容的性教育
《大纲》中提出,要对儿童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性别教育,指导家长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指导,帮助儿童认识并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开展科学的性心理辅导,进行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指导;加强对儿童的性道德观念教育,并注意控制家庭的不良性刺激。对于有早恋行为的16岁至18岁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提供经验参考,帮助孩子提高应对问题的现实处理能力等。
生活现状
一半清醒一半迷茫
近日,哈尔滨市公布了一项中学生青春期知识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全市中学生对一般性知识掌握总体水平偏低,在中学生所掌握的青春期知识中,仅有7.5%的初中生、3.5%的高中生的性知识来源于父母。
此次在全市3所初中、两所高中共抽取了435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性知识最主要的是来自于老师、校医,其次为影视书刊,来源于家长的比率最小,仅有7.5%的初中生、3.5%的高中生性知识来源于家长。在性知识与谁交流的问题上,所占比率最小的仍是父母。主持此项调查的哈医大公卫学院的王忆军教授称,中学生性教育应当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家长性知识掌握的程度更是直接影响到青春期学生的性健康。从一般的影视书刊获得的性知识往往不系统,又缺乏科学性,期间还夹杂有非法出版物宣扬的不健康思想。造成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模仿欲,心理上会产生困惑,行为上可能导致盲目效仿,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许多父母仍觉得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难以启齿,或缺乏适当的教育子女方式。
从目前中学生性知识需求程度的内容来看,对于青春期卫生保健的需求程度最大,这一部分知识正是需要家长告诉孩子具体怎么做的内容。据王忆军介绍,性发育的提前,巨大的生理冲击力和青少年相对薄弱的性伦理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期表现得较为突出。
专家解疑
自然而然地吸收性知识
孩子早期的性意识需要引导。性教育是孩子早期生理和心理发展到一定年龄的需要。儿童早期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性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一生的“性认同感”,影响以后的性别行为以及性向目标选择。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青春期门诊主任于泓说,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感需要培养。孩子在日常同伴交往中已经产生了所谓男孩、女孩的概念,从而会做出一些性行为,包括对人体器官的关心。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异性伙伴之间,或者互相让对方看一看性器官,或者用手摸一摸,甚至会玩些模仿医生、掀裙子等性游戏。人的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任其自然发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形成畸形的结果,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而孩子在和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加之同性和异性孩子之间相互接触有一系列规范要求,因为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的性别要求是不同的。这种男女性别适当心理的形成更需要进行相应的性教育。
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者,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要以自然、正常的态度,教导孩子正确的性观念,不要放弃自己的权利,而让一些不合格的误导者,教坏你的孩子,让他对“性”有错误的想法和观念。要让孩子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吸收性知识,使他的人生有个健康、美好的开始 |
编辑者:深圳家教网(www.szqhjj.cn)